遂溪孔庙历史轨迹
遂溪孔庙回眸和展望
《遂溪县志》(卷三·学校)简洁地记述了遂溪孔庙始建年代和历年修建者的名字以及修建事项,读来让我油然而生敬意。在重建孔庙的今天,追溯孔庙千年史实,令人感慨万千。昔今对比,可感知孔庙往昔的形象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,也可以预判明天孔庙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之后,明清两朝重修孔子庙,一直延续不断。从元朝皇庆元年(公元1312年)重建算起,到明朝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知县王渊县丞诸道密重修戟门、棂星门,明伦堂设两齋于堂的左右,时隔58年。
弘治年间,知县刘玉拓地建两庑、两齋星门、戟门,并制造祭器等。这段时间,约是公元1488年至公元1505年。如果从洪武二十二年教谕陶文实重修并改东西二齋(左扁为"尊德性",右扁为"道学问"),设射圃于明伦堂始,到知县杨彻龚彝相继修葺,时间已跨约100年。
县志记载:"正德八年通判杨云重建仪门。十年后,提学副使章拯知府王秉良重建大成殿、戟门、棂星门,又建明伦堂两齋房仪门诸舍。"这样看来,从洪武二十二年(公元1390年)到正德年(公元1514年),时间跨度为124年。这段漫长的历史中,遂溪孔庙的情况如何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孔庙一直存在,遂溪人爱孔尊孔情结不断,遂溪人期望孔庙永远扎根于遂溪。
让我们再还原历史,看明清两朝修葺遂溪孔庙的一些情况。
从正德八年(公元1514年)到嘉靖四年(公元1526年)知府杨蓁改建明伦堂于殿后修两齋门、仪门,共经历了12年;又过12年,知县邓恕重建会膳堂及号舍;从嘉靖二十年到二十七年(公元1542年到公元1549年)这7年间,先后有知县班佩、张天叙、杜果等重修。隆庆五年(公元1572年),知县杜伸修葺殿、庑,建戟门,还未完工他就离任了。到万历元年(公元1573年),知县陈学益继续做完前任未竣工的孔庙修复工作。十一年后,知县卢应瑜建乡贤名宦祠。又六年,知县陈廷诗教谕叶观光重修殿东隅,建啟圣祠。万历三十一年(公元1604年),推官高维岳、知县袁时选修殿庑新至圣像。崇祯九年(公元1637年),郡守朱敬衡知县陈时瑞重修正殿、两庑、棂星门和明伦堂。
崇祯十二年(公元1640年),台风袭击,推毁孔庙的主要部位。知县慎思永重建大成殿、两庑和明伦堂。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。到清朝顺治十七年(公元1661年),知县马光远倡捐款重修。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1685年),知县宋国用重修正殿、两庑、棂星门、戟门和仪门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4年)教瑜杨一世达修启圣祠,康熙五十六年(1718年),知县金熊飞重修正殿、启圣祠和明伦堂。
三年后,教瑜陈世宝修戟门。雍正元年(1723年)知县刘官冕重建明伦堂,未能竣工,二年后知县史随续建成。乾隆十三年(公元1749年)知县何自俊绅士捐修正殿仪门,棂星门也加以改建。乾隆三十五年(公元1771年),知县绂合绅士捐修正殿两庑和崇圣祠、明伦堂。乾隆六十年(公元1799年),学宫因地南逼横街座向癸丁兼丑未,因而北移十多丈,向癸丁兼子午正殿两庑。这期间,相继维修的有多宧乡贤祠、文昌祠、棂星门、泮池和明化堂等。道光十七年(1838年),知县黄榜率绅士梁思垣、梁光演、等重修学宫。八年后,知县张树勳绅士、黄煜、梁华等重建学宫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9年),知县喻炳荣重修棂星门和明伦堂。
从上述史实看,遂溪孔庙自宋朝诞生以来,在风风雨雨中,一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。明清两朝不断地对孔庙进行维修,场面感人。牵头捐修者大都是知县和绅士、乡贤。历代的相继迁建、维修,使遂溪孔庙得以延续保存下来,这是历史的传奇,令人敬佩先人的良知、信念和梦想。
作为圣人孔子,他在民众心目中是伟大的,值得世代尊敬和崇拜。孔子的著述、孔子的思想,在历史上是深受尊重、爱戴和传承的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,遂溪孔庙没有受到严重损坏,民众瞻仰和拜祭孔子,总是络绎不绝。
孔庙始建于北宋乾道四(公元1071)年,“文革”期间受损,78年全部拆除。
TAG:遂溪孔庙历史轨迹